6歲前應養成的8個良好習慣
- Ellen Leung
- Jun 21, 2017
- 2 min read

1. 早睡早起
充足的睡眠對於孩子們的身心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。早睡早起不單止可讓孩子一整天都充滿活力,而且情緒也會比較平靜,不會常發脾氣。
2. 良好的飲食習慣
要讓孩子明白,想要身體保持健康,均衡攝取營養是多麼重要,不能偏食。並且要教育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要做其他事情(如看ipad, 電視,玩玩具),要專心吃飯。
3. 幫忙做家務
要讓孩子們明白,他們作為家庭的成員,也應負起家庭的責任。可以讓孩子幫忙做一些簡單的清潔桌面,椅子和垃圾分類回收等, 或者是自己摺疊衣服再放圖回櫃子的家務,培養他們的責任感。
4. 自己整理書桌、書櫃
試想想如果書桌上放滿了東西,櫃子內的東西也是胡亂放置的,每次來想起要找一樣東西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找吧?! 家長應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書桌、自己的書櫃,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護。
5. 運動興趣
近年一些統計指出,孩子在學習能力提高的同時體力卻在下降。家長有時一面倒的給孩子報很多很多興趣班,大多只專注在學術上,共英文數學西外語或一些凡偏門的興趣班 如非洲鼓..等等,來提高考入心儀學校的機會,但忽略了身體只有強壯了才能有精力學習。所以,不妨培養孩子至少有一種運動的習慣,或讓他可在假日時也可在陽光下跑跑跳跳吧。
6. 讀書的習慣
其實要孩子喜歡閱讀,並不需要把家中變成圖書館,買大量圖書回家,因為最重要是有製定每日的時間表,而閱讀時間當然是其中一項要素,家長應習慣朗讀給孩子聽,而且多鼓勵孩子朗讀,自然孩子便會自己去讀書了。
7. 先工作後玩耍的習慣
每日的時間表中一定要分開工作(學習)和玩耍的時間,讓孩子明白有自己的責任要先完成,才可玩耍。這樣孩子便會明白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表,工作次序了。
7. 讀書的習慣
讀書是進行所有學習的開始。如果孩子討厭讀書的話,家長就大聲朗讀給孩子聽,一直到孩子會自己去讀書為止。
8. 自己收拾書包的習慣
父母應多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,和應預先準備明天的行程和書包,不要每樣東西都代孩子做。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的,請不要去妨礙他們成長獨立。
Komentar